
望斷青天一縷霞——哀蕭紅
作者:鄒吉玲
更新時間:2016-11-02 08:00:11 [共45章]
最新:分章 45
鄙人是飽含眼淚將這部長篇讀完的。那真是纏綿悱惻、雨泣花愁、痴男情女、感人肺腑!況乎逞香豔之筆姿,用新詩舊詞參差點綴。更提高了作品的藝術性和可讀性。
作者謂江南才女,知名詩詞家和歷史傳記小説家。她用心塑造典型人物,情之所至,如行雲流水而不可遏。把讀者帶入到上世紀三十年代那個風雨飄搖的時期。如毛.澤.東、魯迅、柳亞子、蕭軍等一批風雲人物栩栩如生,蕭紅的形像更是展露得淋漓盡致!
蕭紅的身世和遭遇是不幸的。柳亞子先生哀其道:嬋娟自昔多坎坷,飄零異代寧殊科。聶紺弩先生悲其道:蔣敗倭降俱未見,恨君生死太匆匆! 然而,時隔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,在這位北國才女百年誕辰來臨之際,遇上一位江南才女為她樹碑立傳,豈非天意!何幸如之!鄙人好有一讚,詩曰:
筆自青原春閣袖,詩詞歌賦佔鰲頭。
磨穿香硯終無悔,寫盡蕭紅千古愁!
開卷語
記得,有一位前輩於蕭紅逝世後曾寫下這樣的悼辭:
對於死,
這戰爭的年代,
我是不常悲哀和感動的;
但如你那青春的夭折,
我卻要向蒼天訴怨了!
蕭紅,這位30年代知名女作家,她生也憂患,死也悲涼,在世來去匆匆,比如遊春一度。然而,以她極其短暫的生命,給世人留下了近百萬的文字作品。是一位才華出眾的多產的愛國女作家。她在生命垂危之際,還念念不忘寫作,臨終時,口不能出聲,她支撐着用筆寫下了沉痛的一句:“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,留得那半部《紅樓》給別人寫了……”——1942年1月22日上午11時,蕭紅在香港的一所醫院裏嚥下了最後一口氣,寂寞地離開了這個動亂的界世,年僅31歲。當時,只有駱賓基與端木蕻良留在她身旁,料理喪葬事宜。
1957年,蕭紅的孤魂從香港遷回了祖國大陸,安葬於廣州近郊銀河公墓。
青山埋慧骨,碧水吊紅顏!31歲年輕生命的殞滅,就像是曇花一現。可是,我又有什麼理由來哀嘆她生命的短暫呢?即使如曇花一般,瞬間地凋謝,也畢竟有過她曾經的輝煌與燦爛!那色與光的交輝,那素與純的昇華……何謂剎那?何謂永恆?似蕭紅這般,便有永不凋落的青春!可不是麼?伊人紅消香未斷,伊人樓空作品存,字字珠璣,篇篇錦繡,留給世人永久去憑弔,嗚呼!
而妝台寂寂,魂歸何處?我亦不覺臨風而淚落……